广安观潮 | 在保障全党学习教育上再深化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次学习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肩负正风肃纪反腐重要职责,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上走好第一方阵,同时要立足职能职责,在保障全党学习教育上再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要紧扣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坚决落实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工作安排,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深化运用“五学联动”机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专题研讨、深入交流。查摆问题要实打实,对已经解决还需巩固深化的、过去没有解决好还有短板的,以及新发生的问题,都要实事求是找出来,决不能遮遮掩掩。针对问题逐项列出清单、制定措施,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要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加强调查研究,直击作风痛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让群众可感可及。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要立足职能职责,通过日常监督、派驻监督等,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落实好编印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具体任务,全力配合、服务保障全党学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的自觉性坚定性。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警示是最响的“棒喝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些地方注重区分不同行业、领域、层级、岗位特点,精准施教,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些地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感受到教训就在身边,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增强了警示效果。要精选由风及腐典型案例,深刻剖析风腐演变的路径、风腐一体的严重危害,用以教育党员干部,引导其深刻认识由风及腐的风险和危害,牢记“气泄针芒”“堤溃蚁穴”的教训,始终绷紧作风这根弦,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查摆短板弱项,提升一体推进学查改的针对性实效性。梳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负面清单”,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党员参加,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检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提升学习教育实效。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配套制度开展“回头看”,完善规定、堵塞漏洞,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党中央部署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彰显了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2025.04
25
廉语清风 | 见欲而止为德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古语云:“见欲而止为德。”意思是说:当面对欲望时,能够自我克制并妥善处理,可以成就高尚的品德。这句话劝导我们:做人要守心克己、戒贪止欲,方能成德达才、行稳致远。 欲望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管理。积极合理的欲望,如求知欲、成长欲等,激发起来能推动人努力进取;而贪婪非分的欲望,如物欲、嗜欲等,不加遏制则会冲出道德的堤坝,毁德败行。关于戒贪止欲的重要性,古人多有明训。《礼记·曲礼上》讲:“欲不可纵。”《韩非子·六反》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句句都在告诫世人贪欲致祸,必须加以克制,管好自己的心和身、言和行。翻阅史料,大凡官德廉洁者,都能做到自我约束,见欲而止。《东坡砚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损坏。”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苏东坡爱砚是出了名的,可他听到有人要为他买砚时,却表现出了克制和清醒。一句“吾手或先砚坏”可见其对物欲的淡泊通透,虽有爱好却能知足知止。无独有偶,晚清官员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可当有下属献来一本宋拓碑帖时,冯志圻却原封不动地退回了。有人劝他打开看看。冯志圻说,一旦打开我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便不动心。“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寥寥数语,尽显其对欲望的管控之严、节制之慎。见欲而止,正心修德,是为官智慧。《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任吏部尚书时,县令袁毅为求升迁,贿赂公卿,许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礼物。当他把“丝百斤”送到山涛家里后,山涛却收而不用,一直悬于梁上。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朝廷“案验众官”,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纷纷落马,唯山涛“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以此赢得了“悬丝尚书”之美誉。正所谓:“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一个人只有能克制住自己的贪欲,节而不纵,方能保持头脑清醒,远离祸患。见欲而止,贵在自律。党员干部当自觉涵养政德,在内心深处立起规矩准则,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出边界,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不净之地不去。唯如此,才能经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在得失之间多一分从容,葆有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
2025.04
18
广安观潮丨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坚持自上而下、以上率下,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八项规定一子落地,作风建设满盘皆活,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通过坚持不懈抓、久久为功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力遏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得到重点整治,中央八项规定日益成为党员干部心中的铁规矩、硬杠杠。但也要清醒看到,“四风”问题仍然顽固复杂,顶风违纪问题时有发生,隐形变异行为潜滋暗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部署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再次向全党宣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续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讲,能不能解决好作风问题,是衡量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一把十分重要的尺子。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要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笃信笃行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实际行动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修养好、党性坚强,遵守党纪就会更加自觉。这次学习教育,是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举措。要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把政治修养摆在党性修养的首位,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汲取党性滋养,把学习遵守贯彻党章党规党纪作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既抓好“关键少数”,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形成“头雁效应”,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培育新风正气、抵御歪风邪气。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纠治“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强化问题导向,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坚持纠树并举,以解决问题实效持续擦亮作风建设“金色名片”。风腐交织是现阶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要立足职能职责,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因素和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始终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2025.03
21
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强调“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指导各地选择民生痛点难点因地制宜开展整治,让群众可感可及”。群众点题、靶向整治,以群众诉求为靶向、群众需求为目标、群众满意为标尺,是推动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的有效做法,彰显纪检监察机关执纪执法为民、纠风治乱为民的立场。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在哪里,群众面临的痛点堵点有哪些,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在群众点题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小切口、近距离、常态化”的整治,将问题找准、查透、改实,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只有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群众“忧心的事”当作“牵挂的事”,在解决群众的“小问题”中守护“大民生”,才能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突出群众关切“点题”,找准找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具有共性的突出问题。点什么题、以什么为切口,决定整治方向、影响整治效果。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其实就是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贴近民生实际,从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中找到整治工作的突破口。这就需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既运用好网络举报平台、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收集线索,又走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建立“收集—汇总—研判”的常态化点题链条,确保精准有效锁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找准找实问题是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的前提和基础,督促责任主体“答题”则是推动整治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系统性整治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对民生痛点难点开展整治,不能纪委唱“独角戏”,必须督促责任主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立足“监督的再监督”,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扣堵点、难点,跟进监督、全程监督、精准监督,既能有效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又有利于推动职能部门优化效能、党员干部改进作风。还要看到,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往往涉及多部门、跨层级,有些甚至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让多部门、跨层级同题共答、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正风肃纪反腐的发力点,既要拿出“当下改”的举措,又要形成“长久立”的机制,防止同样的问题反复出现、困扰群众。深化运用群众点题机制,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效应,从关系群众利益的“点”出发,深化拓展系统整治的“面”,推动形成维护群众权益的长效机制。纪检监察机关要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各职能部门在做好相关领域整治的同时,聚焦问题背后的症结、短板,修订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推动“答题”机制化。群众有所盼,纪委有所行。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精准把握不同地区、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特点,分类分级开展专项整治,推动“点题”常态化、督促“答题”长效化,让群众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5.03
19
在反腐败斗争上再加力再冲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强调,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实践指南。纪检监察机关作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必须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树牢“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理念,保持高远的历史眼光、高度的战略清醒、高昂的斗争精神,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纵深推进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必胜信心、如磐恒心、坚强决心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提供坚强保障。以精准查办案件开道,坚决减存量、遏增量。反腐败事关大局全局、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前途命运,必须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永远吹冲锋号。要深刻认识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精准把握腐败阶段性特征和变化趋势,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把严惩政商勾连的腐败作为攻坚战重中之重,坚持贪污贿赂、失职渎职一起抓,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重点问题、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着重抓、着力查,不断丰富防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有效办法,坚决清除系统性腐败风险隐患。要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健全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查同治机制,着力推动正风反腐一体深化,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以“查”、“治”贯通阻断风腐演变。要推动反腐败斗争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聚焦县级以下这一关键环节、薄弱环节,聚焦事关民生民利的突出问题、重点问题,持续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让群众真切感到正风反腐加力度、清风正气在身边,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标本兼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腐败和权力往往相伴而生,决定了反腐败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只要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仍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就永远在路上。要深刻把握当前反腐败斗争仍然严峻复杂的形势,坚决澄清错误认识、廓清思想迷雾,将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贯穿于办案、治理、监督、教育等工作始终,综合发力、持续发力,让反复发作的老问题逐渐减少,让新出现的问题难以蔓延,实现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常态化长效化。要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施治,结合信访举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等情况,弄清楚腐败滋生的土壤“是什么”、条件“有哪些”、原因“在哪里”,做到从个案查处向系统整治提升转变。要做实做细“后半篇文章”,综合运用案件反思等制度,推动各监督主体紧盯权力任性深挖根源,围绕体制机制弊端查摆不足,不断完善权力配置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增强以案促改促治实效。以完善监督体系托底,做到常态抓、系统治。反腐败斗争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体系思维、强化统筹推进,以责任层层压实促工作步步深入。要推动完善基于江苏实践的监督体系,横向上建强纪检监察专责监督体系、协助党委构建主责监督体系,纵向上推动各级党委、纪委自上而下健全一贯到底的主责监督体系和专责监督体系,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用好反腐败协调小组、巡视巡察综合监督平台,有效整合反腐败全链条力量,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腐败效能。要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积极探索对同级领导班子成员和下级“一把手”开展谈话监督,以“两个责任”抓纲带目,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通过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推动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职能部门监管责任、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同向发力,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使各项反腐败措施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工作成效上相得益彰,为打好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注入强大动能。 
2025.02
25
廉语清风丨居官居家本一理
“居官当如居家,必有顾藉;居家当如居官,必有纲纪。”出自宋代袁采撰写的《袁氏世范》。意思是说为官应当像当家一样,对待百姓要像对待亲人一样多加照顾爱惜;当家也应当像为官一样,必须要有纲法规矩。这句经典家训,对于引导今天的党员干部正确处理国与家、公与私的关系,端正事业观、家庭观仍然具有镜鉴意义。居官居家本一理,居家正则居官正。《礼记·大学》里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毛泽东对亲戚要求找工作坚持“四不主义”——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周恩来处理家国关系定下“十条家规”,陈云为家人立下“三不准”规矩,黄克诚与妻子“约法三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红色家规,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党员干部当涵养良好家风,从修身齐家做起,管好自己的同时也管好家人,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居官处事,尽心为要。宋代吕本中有言:“处官事如家事,然后为能尽吾之心。”治官如治家,如果把官事当作家事来办,就能尽心尽力。然而,在一些党员干部眼里,“公事再大也是小事,家事再小也是天大的事”,平时工作中斤斤计较不舍得付出,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东躲西藏,棘手问题上推下卸,生怕多干一点吃亏。究其原因,是居官做事个人主义、自私自利思想作祟。党员干部要摒弃私心杂念,想党之所想、忧党之所忧、急党之所急,敢于挑担子扛重活,对待组织分配的任务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以赴、竭尽所能去完成。要像关心家人一样关心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置,与群众同甘苦共患难,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家风不染尘,清廉惠久远。对于一个家庭而言,良好家风是最好的家底。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绝对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大事。要树立管住家人就是爱家人的理念,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觉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教育家庭成员及亲友明白亲情与纪法界限,自觉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头廉洁自律,严谨细致做好工作,带头管好家属子女,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引导家庭成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传承基因、涵养美德,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崇高情怀,助推新时代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2025.02
14
12 3 4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