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
集体调研石家庄地铁
  4月27日下午,省委党校2018年第5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全体学员,参观调研石家庄地铁在建工程以及OCC地铁线网控制中心,石家庄轨道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付庆文陪同调研。  培训班全体学员们先后参观了在建地铁2号线一期西古城站和3号线一期南王站,付庆文董事长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石家庄地铁在建工程的建设进展,分别为大家讲解了地铁工程中明挖法和盾构法的施工过程,并对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征迁难点问题也做了一些解读。在OCC地铁线网控制中心,参观人员详细了解了地铁的“大脑中枢”如何指挥运作以及集中处理各类信息,对地铁的运营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省委党校培训班学员们纷纷表示,地铁的发展不仅有利于解决交通问题,更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开城市框架,促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对于地铁建设,全社会应该进一步加强支持和理解。大家同时对地铁建设者们表示感谢,轨道交通建设是我市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备受社会关注,也代表着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形象,感谢建设者们所做的贡献,也感谢轨道公司为石家庄打造的亮丽城市名片,期盼石家庄地铁能为建设现代省会、经济强市作出的更大贡献。  付庆文表示,感谢各位学员的关心和支持,公司上下将全力以赴保证在建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下,确保安全运营,以规范、专业、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为乘客提供安全、优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2018.04
28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在公司尚学讲堂开讲
  《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经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涵盖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保护区与设施保护、运营管理、安全应急、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内容。涉及面较广,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特征使得《条例》的颁布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提升运营服务、保障运营安全、规范轨道交通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法律支持。  4月19日,公司人资部联合法务部在公司尚学讲堂举办了首场《条例》培训,轨道公司各部门、运营分公司及资源开发公司共计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邀请曾参与《条例》立法工作的河北新业律师事务所张静超律师担任讲师。张律师从《条例》的出台背景、立法进程,到《条例》的具体内容,逐一阐述,讲解深入浅出。通过培训,大家不仅学习了《条例》的具体条款,还了解到《条例》制定的前因后果及过程中的疑难点,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  本次培训旨在在全公司范围内普及《条例》内容及相关法律知识,提高轨道交通人的法律意识,营造学法、用法的良好公司氛围。下一步,根据《关于组织开展〈石家庄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培训的通知》要求,将由已参加课堂培训的公司内训师(试用)在运营分公司内部进行转训,确保《条例》的学习渗透到每一名员工。 
2018.04
27
2号线大戏院站电力迁改获市电力部门大力支持顺利完成
  眼下,省会地铁在建的50公里工程正在全面推进中。4月25日,记者从市轨道公司获悉,地铁2号线大戏院站完成电力迁改,为该线2019年按时洞通奠定了基础。   地铁2号线大戏院站位于建设大街与裕华路交口处,沿建设大街南北向设置。车站为岛式车站,采用三层(局部两层)三跨框架式结构,南北两端三层段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中间两层段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总长168米,宽约23.1米,附属结构共设置四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  该站10千伏电缆为东西走向,位于大戏院站暗挖段中部,影响大戏院站暗挖段施工,制约着整个2号线一期工程建设。“在市供电公司、思凯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通过3次集中停电割接,几十个小时的施工,最终顺利完成该站的电力迁改。”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该工程的完成,为大戏院站暗挖段下一步主体结构施工铺平了道路,为2号线一期工程2019年实现洞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16.2公里,设车站15座。截至目前,该线车站完成主体工程量的56%,区间完成工程量的18%,全线13座车站已有3座车站实现封顶。区间隧道工程方面,8台盾构机已进场,铁道大学站至西古城站、塔谈站至塔谈南站已实现双线贯通。
2018.04
26
地铁1号线二期正式下穿滹沱河
  昨日上午10时许,随着刀盘旋转,在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会展中心站-东庄站区间右线隧道,盾构机匀速向前推进,正式开启长达470米的“跨河之旅”,向着滹沱河南岸的接收井奋力推进。据介绍,本区间盾构下穿滹沱河施工在河北省同类工程中尚属首次。   现场: 右线盾构正式下穿滹沱河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地铁一号线二期工程会展中心站,顺着施工楼梯进入约18米深的施工现场,此时可以看到左右线都已形成了长长的隧道。“此次率先下穿滹沱河的是右线隧道。”负责该项目的中铁十七局六公司盾构分部经理刘雷表示,会展中心站-东庄站区间单线总长3.4公里,为当前河北省所有盾构隧道中最长的隧道,本工程施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技术要求高,节点工期紧。由于该区间跨度较长,他们在滹沱河两岸分别设置了南、北风井用于盾构机中途“修整”。日前,由北风井始发的右线盾构已抵达滹沱河北岸河槽下方,正式进入跨河段掘进。  在右线隧道,顺着其右侧的施工步道,向南走约半小时,就看到了盾构机的尾部,建设者们正忙碌地工作着:管片的安装、数据的采集、盾构机的监测……10时许,在驾驶室内,盾构司机一丝不苟地观察着操作盘,详细查看着每一个参数。“这盾构机目前正式开始下穿滹沱河了,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就更高了,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刘雷表示。   设备: 刀盘、管片都是特制的   在进入地下施工现场前,在材料堆放区域内,记者看到两个架子,上面摆放了几十盒土,每个上面都标注着多少多少环。“这些都是采集的土样,每一个盾构环都需要采集三盒土,进行分析对比。”刘雷说,滹沱河跨河盾构开挖范围内土层相对比较复杂,分为粉细砂、粉质黏土、细中砂、中粗砂、卵石。穿越范围区间覆土深度约12.5-14.8米。他们需要对土质进行详细的科学分析后,才能做出更为精准的盾构掘进参数。  “穿越段长470米,下穿持续时间久,沉降控制要求高,施工防水难度大。”刘雷表示,为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盾构机的刀盘,他们特意定制了更适合穿越河底的开口率为50%的刀盘。管片采用的也是特制的钢筋加强、防水加强型的管片。同时,在掘进过程中放低盾构的姿态,同步注浆加大上部两个注浆孔的注浆量,以防止其上浮。另外,在掘进过程中,他们还要进行连续跟踪监测,同时采用皮划艇在河面进行每日巡视。   工法:   在传统工法的基础上引入克泥效径向注浆   “在施工技术上,在传统工法的基础上,我们引入了更为先进的克泥效径向注浆。”刘雷说,他们在盾构下井前已对注浆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2台独立的变频软管挤压泵并配合搅拌器、混合器、电子流量计等设备,以实现克泥效注浆,最大限度地控制地层沉降。穿越施工中,从盾构机中盾的径向孔同步注入克泥效,及时填充中盾与土层之间的空隙,这会使隧道更加坚固,也最大限度地控制底层沉降。   科学监测:   设置6个水下高精度GPS卫星长期监测点   在滹沱河的河面上,可以看到一些高出的杆子。“这是我们设置的水下高精度GPS卫星长期监测点。在滹沱河的河底总共设置了6个,通过这些监测点,能够使盾构施工更加顺利地穿越滹沱河。”刘雷告诉记者,穿越过程中,他们每天要观察其情况,若出现地下水则每天监测水位变化,并根据水位情况,查找可能的河床渗漏水点。在过河段施工中,还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实施洞内管片收敛和隧道高程监测,并辅以声纳探测技术测量河底地形,探测盾构机对河床的扰动,测量范围为线路中线左右各10米。   左线隧道: 10天后开始下穿滹沱河   “为了确保盾构顺利下穿滹沱河,我们先前在其前方设置了96米长的试验段。主要是通过对设备的检修,使设备达到最精准状态,数据的采集、资料的分析等,找到最科学最精确的盾构掘进参数和速度等。”刘雷告诉记者,目前左线隧道也进入试验段,经过设备的检修、数据的采集、资料的分析后,约10天后也将开始下穿滹沱河。   进度: 6月底,左右线全部完成穿越滹沱河   “我们必须确保在省会汛期来临之前,左右线盾构顺利穿越滹沱河。”刘雷表示,因此此次他们采取双线盾构同步推进的方式,目前该区间工程自2017年9月15日开工至今,已累计完成掘进2747米,其中左线掘进1326米,右线掘进1421米。根据目前施工进度,右线盾构将在今年6月初完成穿河段掘进,左线盾构将于6月底完成穿河段掘进。区间隧道预计将在今年11月20日实现洞通。   影响:   1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后  将有力促进正定新区的发展   “1号线二期工程,其是连接主城区、高新区、正定新区的纽带工程,开通后将有力促进正定新区的发展。”中铁十七局集团华北公司工程部部长梁国荣表示。  据介绍,1号线二期工程线路起自1号线一期终点站洨河大道站,止于东洋站,沿秦岭大街、新城大道敷设,全长13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8座:西庄、东庄、会展中心、行政中心、园博园、天元湖、东上泽、东洋,其中换乘站2座,为行政中心站和天元湖站;设南牛停车场一座;设天元湖主变电所1座;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共用控制中心。   展望:   2019年11月底1号线二期工程将通车试运营   “目前1号线二期工程正在市轨道办(公司)的领导下,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中。”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轨道办(公司)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建设进度的要求。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每周召开专项调度会,周密部署,优化方案,及时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并通过扎实开展“双问计”工作,“问计一线、问计专家”,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加快施工的改进措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项目施工顺利推进。  梁国荣表示,根据2018年在建工程计划节点目标,1号线二期将于年底实现全线“洞通”,附属结构完成工程总量的50%以上,轨道工程及站后专业完成30%以上。1号线二期工程预计将于2019年11月底通车试运营
2018.04
24
石家庄地铁首届“地铁书香·乘读有益”
主题公益活动
        2018年4月22日,为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石家庄地铁首届读书日主题公益活动在博物院站举行。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付庆文,运营分公司经理助理谢志锋、王龙,市图书馆主任杨文平等出席了本次活动。        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积极贡献,石家庄地铁利用特有的宣传优势,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印有经典语录的竹简及展现中外名著的现代书架装饰在1号线博物院站内,宛如一座地铁书屋,营造了浓厚的“全民阅读”的地铁文化氛围。        上午10点,在这座“地铁书屋”中,伴随着小小朗读者缓缓流动的朗读声,首届公益读书日启动仪式缓缓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石家庄交通广播雨涵作为活动主持人,并由专业的朗诵表演老师和朗读小志愿者们为市民带来《金色石家庄》和《少年中国说》的朗诵。同时,石家庄地铁员工朗诵了原创诗词《归巢》。这些表演者声情并茂的朗诵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市民们纷纷自告奋勇上台朗读,活动现场高潮迭起。在激情洋溢的诵读声中石家庄地铁首届“地铁书香·乘读有益”读书日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活动结束后,仍有许多观众驻留在地铁站厅内,细细品味着竹简中的经典语录,还有不少乘客摘取了装饰墙上张贴的精美书签留作纪念。        如果说,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阅读就是精彩人 生的开始。阅读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文化传播活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作为文化的传承人,肩负起传承的责任,让这份责任与义务牢记在心,让阅读成为习惯,让阅读成为享受,让阅读成为氛围。
2018.04
24
石家庄地铁现创意印象图书馆
  4月22日,以活字印刷术为创意理念的创意印象图书馆落地石家庄地铁博物院站。当日,石家庄首届“地铁书香、乘读有益”读书日公益活动开启。据介绍,石家庄地铁图书馆以创意独特的“活字印刷”浮雕墙贴,活字印刷术与现代图书馆古今合璧,800平方米场景中的竹简上印有各年代畅销书的经典语录,有书籍经典语录的书签,恢弘震撼的图书馆场景让每一位乘客都身临其境,进入书香的世界,为省会市民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读书氛围。  石家庄地铁博物院站内的布置使读书氛围更浓。  石家庄地铁博物院站内的借阅处吸引了许多市民。  市民通过扫二维码的方式在地铁数字图书馆借阅图书。  两位市民手捧刚借到的图书愉快地进行交谈。  小读者为行人表演朗读节目。  地铁站内的读书主题墙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合影,读书氛围感染了每一个过往的人。
2018.04
23
1 411 412413 414 4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