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地铁医生”深夜为轨道探伤 
  6月16日23时,当城市的夜沉寂下来,地铁列车也停止了运行,在地铁隧道里,却响起了“当当当”的声音,那是检查锤敲击钢轨和扣件的声音,那是石家庄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的轨道检修工进行轨道探伤的声音。他们每天22时30分到第二天凌晨3时30分许,在地铁隧道内,对轨道进行维修保养,保障地铁正线的安全运营。他们是省会第一批“地铁轨道医生”,全年二百多个工作日都上夜班,每天每个人平均要走7公里进行轨道探伤。  深夜要在隧道内徒步7公里进行钢轨探伤  6月16日22时30分许,在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的站厅层,等候着十多位穿着绿色反光背心的轨道检修工人。“我们在等候最后一列地铁列车驶出轨道。”石家庄市轨道公司运营分公司轨道工程师刘强不时地向车站控制室张望,他们对轨道进行探伤,必须等所有的地铁列车驶出隧道,同时,还要把隧道内所有的强电关掉后方能开始。  在等候了半个小时后,23时许,隧道内终于安静下来。在站台层,长长的屏蔽门两端,有一扇门,上面写着“乘客止步”,它叫屏蔽端门,此时,这扇门开启,刘强和同事们开始向隧道进发。  “当当当”“当当当”寂静的隧道里传出了清脆的声音,只见背着黑色背包的轨道检修工刘池,正拿着一个小锤子敲击钢轨的两侧和钢轨上方的扣件。仔细看这个小锤子,与普通的家用锤不一样,一侧比较尖,一侧为圆柱形,“这是专业的检查锤。” 刘强如是说,“我们轨道检修工主要负责检查轨道的状态,对轨道进行维修保养。”包括日常的巡道,就是用检查锤等工具对所有的轨道、扣件等进行敲击检查,整个地铁首开工程正线的轨道长度近60公里,他们要48小时全部巡查一遍,这样每个人每天都要徒步7公里;钢轨探伤,就是将钢轨探伤仪推到轨道上,用超声波对轨道内部的伤损情况进行检查等。同时,更重要的就是要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如更换轨道等。作为轨道工程师,刘强主要负责对较严重问题进行处理。  为了工作,刘强他们必须穿厚重的劳保鞋,以防砸到脚。而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每天要徒步7公里,他们每个人的脚上都磨出了泡。“这都没什么,把工作做好是最重要的。”刘强对此毫不在意。  刘池:“把好轨道安全关,我很自豪”  23岁的刘池背着一个大黑包,拿着检查锤,猫着腰,就一直在钢轨两侧这样敲击着,两只眼睛死死盯着敲击的地方,他正在巡道。“这所有的扣件都要敲击到,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年轻的刘池眼神充满了专注,“一个小小扣件的松动,如果没有发现,在第二天的运行中,列车可能会很颠簸,甚至会出现更严重的事情。我们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刘池继续猫着腰敲击着钢轨,时间长了,他会直起腰,用手敲敲腰部。“每天我们这个班组负责从体育场站到留村站轨道的检查。这一段全长7.3公里,必须保证在3小时内将这7.3公里所有的钢轨和扣件等都要检查一遍。”他后面背的包里装着锤子、要更换的扣件、螺栓等。“如果发现扣件有轻微的松动,要用锤子固定,如果损坏是要更换的,因此必须背着这些家当。”刘池笑着说。  刘池是石市轨道公司地铁订单班的一员,去年毕业后来到石家庄地铁。“我们作为石家庄第一批地铁轨道检修工,可以说是为乘客把好轨道安全的人,乘客的安全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我觉得很自豪,很骄傲!”  孙志帅:希望能为家乡的地铁做点儿事情  出生于1987年的孙志帅推着一辆黄色的小车在钢轨上慢慢地前行。“这就是轨道超声波探测仪。”孙志帅告诉记者。记者注意到这台小车的前方有几个探头,而上方有一个显示屏,显示着各种数据情况。孙志帅说:“这探头就是超声波探头,而这显示屏是收集数据的,通过它,轨道内部的伤损情况一目了然,就相当于给轨道拍X光。”  “中国轨道距离的国家标准是1435毫米,误差允许的范围是‘加四减二’,即铁轨间距离要在1433毫米至1439毫米之间,而两条铁轨的高低距离则不能超过5毫米,因为铁轨的高低不平会导致列车发生晃动,影响乘客乘车感受。”孙志帅介绍着:“首开工程正线60公里的钢轨,我们每45天要全面进行一次探伤。45天结束后就会开始下一轮的探伤。全年共需要探伤8次。”  孙志帅原来在上海铁路局工作,是一名铁路轨道检修工,2015年,他回到了家乡,“早就盼着石家庄修地铁呢!当知道轨道公司招人时,毫不犹豫地就回来了!希望能为家乡的地铁做点儿事情!我很喜欢这深夜的石家庄,城市寂静下来,我们在隧道里为地铁钢轨检查身体,保证它健健康康的,保证第二天乘客的旅途是安全的。”
2017.06
19
七旬老人试乘地铁突然晕厥 地铁工作人员开通专用通道紧急救助
 连续三天,地铁试乘活动引发全城热潮,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也踏上了试乘之旅。但在试乘过程中突发不适,并出现晕厥。在北国商城站,被老伴搀扶下车,见其神态不对,北国商城站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紧急救助,并为老人开通专用通道,为老人联系家属和叫车,让其及时赶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得到了老人和家属的好评。   6月15日15:30左右,北国商城站上行列车开门后,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在老伴的搀扶下缓缓下车,站台工作人员王梦璇察觉老大爷可能身体不适,立即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经了解得知,两位老人从平安大街站乘车,途中坐着的老大爷忽然感觉身体不适,随后晕厥,老伴赶紧为其掐人中展开救助,不到一分钟老人就清醒了过来。列车驶入北国商城站,老伴在其他乘客帮助下将其扶下车。  王梦璇随即迅速将老人搀扶至站台乘客休息区,为老人准备热水,让老人稳定下来。同时,她通过手台联系车站控制室,当日值班站长王畅立即通知试乘期间临时驻站医护人员到现场进行救助。医护人员为老人做了血压、心率、血糖等一系列检测,确认老人身体暂无大碍后,建议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与此同时,王畅、王梦璇帮助联系老人家属。在他们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精神逐渐好转。王畅还为老人准备了轮椅,协助医护人员将老人护送出车站。  为了尽快将老人送至医院,车站提前打开专用通道,保障一路畅通无阻。老人的家属到达北国商城站后,王畅和医护人员向家属说明了具体情况及注意事项,并为老人叫车。“太感谢你们了!”老人和家属向车站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连声道谢。
2017.06
17
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员工试乘地铁
 6月15日,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30名员工来到了石家庄地铁3号线,试乘属于咱石家庄人自己的地铁。在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的员工们眼中,对石家庄地铁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石家庄地铁3号线的首列车辆就是这个厂子制造的。刚刚走进3号线地铁列车白色和冰蓝色组成的车厢,不少员工就直奔印有“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的车标处拍照留念。“虽然也坐过其它城市的地铁,但第一次坐上石家庄自己的地铁更觉亲切,尤其是这辆列车还是我们厂子制造的。”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员工王建超说道。   3号线的这辆地铁列车的车辆设计引入了大量的“石家庄”元素,彰显着本土文化特色,车辆外观充分体现了城市的气质和品味。车头线条更是提炼了石家庄现代建筑中的特色折线,车灯也采用了“石”字造型。  在整个的试乘过程中,石车的员工们还自豪地向市民们介绍着3号线地铁的特点:“你看我们的车厢是不是很宽敞明亮,车身更是采用了高光灰色金属漆涂装,搭配别致的盲窗带,整体造型新颖、前卫、灵动十足,堪称最具‘动漫感’的地铁。”石车的员工杨淑霞耐心地跟两位市民介绍说,这个车厢内以冰蓝色为主色调是为了让乘客感到清新宜人。车厢内的扶手、座椅挡板和挡风板,均融入了石家庄现代建筑中的曲线造型,极富艺术感。座椅下方还设有加热装置,确保座椅冬暖夏凉,空调的出风口设计为平行式送风,避免直吹乘客。而且每节车厢还设置了多功能区,方便残疾人乘坐。“你们再看看车门上方还配备了大屏幕LCD全数字旅客显示系统,可播放更加丰富的信息。”听完杨淑霞的介绍,两位市民竖起了大拇指,为咱石家庄的百年企业制造出现代化的地铁列车点赞。  “我们都知道石家庄车辆厂可是百年老厂,能坐上咱石家庄百年企业制造的地铁很自豪。”65岁的市民孟阿姨不断竖着大拇指。
2017.06
17
地铁3号线两边段盾构机开挖隧道
 本月底,省会地铁首开工程将实现载客试运行,与此同时,今年地铁新建工程也传来好消息。昨日上午10时16分,在石家庄地铁3号线两边段塔冢站,随着盾构机刀盘的旋转,塔冢站——东王站右线区间隧道开始盾构始发,这也是地铁3号线两边段首个始发的盾构机,这标志着地铁3号线两边段由单纯的主体施工进入了主体和区间并进的阶段,也标志着区间隧道施工全面展开。   3号线两边段首台盾构机开挖隧道  昨日上午9时30分许,记者来到地铁3号线塔冢站,站在盾构井口往下望去,可以看到近20米深的井下,一台披着红布的盾构机已经准备就绪。“这台盾构机是由中国铁建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长约80米,直径约6.18米,重达500多吨,曾效力北京地铁。”负责该项目的中铁十四局石家庄地铁3号线12标段盾构部经理杜磊介绍说。  进入盾构井内,记者发现这个“巨无霸”已经准备就绪,从侧面可以看到刀盘。五六位工作人员穿梭在台车内检查核对各项数据,进行最后的检查。  10时16分许,盾构机正式始发。这时盾构机司机启动开关装置,盾构机刀盘开始旋转,盾构机开始向东王方向进发。现场只能听到电机的轰鸣声,根本察觉不到盾构机的前进。“盾构机刚开始始发,速度不会太快,首先要把土压调解平衡,保证盾构机的施工安全。目前其掘进速度也就是每分钟5-10毫米,而正常掘进速度则是40毫米左右,最快的掘进速度是80毫米。”杜磊说,始发之后,他们将24小时不间断作业,盾构机操作人员分两班昼夜坚守。采用盾构机施工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但是在盾构机掘进期间要保证施工不停顿。为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渣土运输不能停,高压电力要确保,也就是说,一旦开挖,必须“勇往直前”。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一个月后左线隧道也将开始盾构机始发,这样两台盾构机同时挺进,会大大加快进程。”杜磊表示,到9月右线隧道贯通,10月左线隧道实现贯通。  3号线两边段将安排11台盾构机进行区间施工  据介绍,3号线一期两边段工程全长12.8公里,设站11座,分别为:西三庄站、水上公园站、柏林庄站、市庄站、东广场站、孙村站、塔冢站、东王站、南王站、位同站、三教堂站。共有11个区间,全部采用盾构法施工。根据工期筹划,3号线一期两边段工程计划于2020年底通车试运营。  “随着塔冢站—东王站右线区间隧道的始发,标志着地铁3号线两边段由单纯的主体施工进入了主体和区间并进的阶段,也标志着其区间隧道施工全面展开。”市轨道办总工程师杨立众表示。整个地铁3号线两边段预计使用11台盾构机,以加快施工进度,按照目标到2020年底实现载客试运营。
2017.06
17
试乘第二天,中车专家讲解石家庄地铁
 昨天是省会地铁市民免费试乘体验第二天,坐上庄里的地铁列车,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体验,也成为大家地铁梦圆的美好旅程。来自中车唐山公司的技术专家也踏上这条试乘之旅,为乘客详解庄里地铁列车,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带给我们风驰电掣体验的地铁“巨无霸”。   采用A型车,开创国内同类城市先河   昨天上午9时30分许,从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登上开往西王的地铁列车,中车唐山公司石家庄地铁设计经理张士臣就开始了讲解,吸引了众多乘客的目光:“石家庄地铁首开工程,无论是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还是3号线首开段采用的都是A型车,这可是地铁家族的‘巨无霸’。采用高强度、轻量化、大断面的鼓型铝合金车体,4动2拖6辆编组,车宽为3.1米,总长约140米,最大载客量2520人。同B型车相比,A型列车具有更长、更宽、载客量大等特点,适合人口密度、客流大的特大型城市使用。每节车厢都可多载客100多人,那么整列车就多载客600多人。宽度、长度的增加,也提高了乘客的舒适度和出行率。”  据中车唐山公司石家庄地铁项目经理王建功透露,石家庄在地铁线路上采用A型车,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开创了先河,现在只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五大城市采用A型车。采用A型车充分考虑了城市未来的高速发展,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它必将助力石家庄发展得更快。   在列车上轮椅是这样固定的   车到达博物院站后,聂先生推着坐轮椅的父亲上了车,这时,大家都让出了轮椅固定器的位置,聂先生将轮椅推到此处,张士臣迅速从轮椅固定器中抽出固定带,将其固定到轮椅上。列车开动了,聂先生的父亲稳稳地坐在轮椅上。“谢谢!石家庄的地铁列车真人性化!”聂先生感慨地说。  而在张士臣进行轮椅固定的时候,周围的乘客拿出手机、相机进行拍摄,并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每列车还设置24处“老、弱、病、残、孕”爱心座椅,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看似普通的座椅、扶手杆等设计也处处体现着舒适度。“座椅的形状采用人体工程学原理,靠背下部有一定弧度,坐在上面不会觉得太累,座椅表面圆滑平整并向上倾斜,具有良好的可清洗性和防滑性能。而且,座椅具有电加热功能,到了冬天坐在上面不会太凉。”而扶手杆也并非全部都是直杆,靠近门口的座椅两侧的扶手杆就呈弧线设计,这主要是为了避免磕碰。   空调、挡风板等处处体现   “除了轮椅固定器、座椅外,地铁列车上很多地方的设计都充分考虑了乘客的感受和舒适度。”张士臣表示。  “试乘第一天,感觉列车上空调有点儿凉,而今天就很舒适!这是怎么回事?”记者抛出了这个问题。王建功的手指向列车上方的空调风口,解释说:“这里都是空调的风口,但大家不会感觉风的力道很冲,那是因为我们的风口设计是斜着的,不会直吹乘客,所以会比较舒服。另外电客车司机是可以调节空调的温度的。今天做了调整,大家会感觉更舒适。”  “空调的冷风系统可以说是地铁列车的一条生命线。它不仅有制冷的作用,还有输送新鲜空气和去除异味的作用,否则在这样一个密闭的空间里,那么多乘客会感觉窒息。”王建功还介绍说,空调机组设有空气净化装置,具有杀菌、消毒、除异味等功能,而且顶板结构可以打开,能够进行风道内部清洗,从而保证了地铁车厢内的空气清新度。“出风口的设计,格栅特别采取了弧度造型侧面出风,避免对人直吹。”王建功指着位于车厢顶部的空调侧面出风口说,出风速度可根据载客量及温度自动进行高、低速调节。    防火等级全球最高   “地铁列车的安全怎么保障呢?”对于市民最为关注的安全问题,张士臣向大家解释说,“地铁列车无论是车体前端结构,防火等级,还是电制动性能、网络控制系统等级别都是非常高的。”其中列车车体前端设有模块化吸能结构,能满足一定速度条件下的车辆碰撞保护,确保旅客安全。而且,对于影响车辆运营及安全的转向架、牵引、制动等关键部件,石家庄地铁都采用成熟可靠的系统。  而石家庄地铁防火等级全球最高,车辆采用DIN5510防火体系,与旅客界面相关的内饰材料防火等级达到世界最严格的英国BS6853标准。而且受电弓安装平顶区域喷涂有耐电蚀、绝缘涂层,提高了车辆安全等级。  另外,石家庄地铁列车具有强大的电制动性能。车辆还具备远程无线传输功能,可将故障、报警及视频信息实时传到控制中心,实现地面对车辆全面监控。  尽管这些听起来非常专业,但是乘客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不时鼓掌。   是目前国内最静音的地铁列车   “每次除了启动的时候有一些噪音外,运行时感觉不到什么噪声,而且运行很平稳。”试乘的乘客们好奇,这么快的列车是如何做到降噪、平稳的。  张士臣表示,客室内部转向架、空调等噪声源区域铺装有减震隔声材料,并且在地板、侧墙区域粘贴阻尼贴片。空调、空压机等运动部件采用新型高效减震器减小噪声源,车轮加装阻尼环以减小轮轨噪声,贯通道采用双层棚布提高隔声量。优化车头造型,提高动力学性能。列车内外噪声低于行业标准要求1-3dB(A),是目前国内最静音的地铁。
2017.06
16
速度与激情:3万名市民昨试乘石家庄地铁
   “我和老伴特意赶到西王站这个始发站,就是想尝尝庄里的地铁啥滋味!”坐在地铁1号线的列车上,84岁的李贵老人难掩兴奋之情,“这滋味就是舒服、快、新鲜!”昨天,是石家庄地铁试乘第一天,同李贵老人一样,3万名市民率先体验了国际庄地铁的速度与激情。而同样,昨天的地铁试乘体验也刷爆了朋友圈。  车站外排起长队:各车站指定开放的出入口提前开放  昨日9时许,记者来到地铁1号线谈固站东南角的B出入口,此时站外排了十几人,几分钟后已经达到四五十人。原定9时30分开始的地铁试乘,由于前来试乘人数较多,9时11分地铁站提前开启,人们开始陆续进入站内。记者从石市轨道公司获悉,9时左右,省会地铁首开工程很多站外排起了长队,为此,25个车站指定的开放出入口都提前到9时10分左右开始开放。  持试乘券换地铁票:到临时售票厅很方便  9时12分,记者持14日的试乘券进入谈固站地下一层站厅层,在显著位置都有“换乘车票”的指示牌,跟随指示牌向前,就会看到前方有两个临时售票亭,在这里将试乘券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撕下换乘券的一张副券,然后递给乘客一张单程票。  接着记者持票到闸机口,在上方的刷卡处刷票,闸机的红色扇门会开启,这时候就可以直接通过闸机进站了,走楼梯进入地下二层站台层,30道屏蔽门的前方有黄线,提醒大家站在黄线外候车,中间为下车,两侧为上车。此时站台上方的显示器上显示,本次列车还有4分钟到达。  第一列地铁列车:车厢内站满了人  9时18分,列车到达。记者跟随人流进入地铁列车,此时列车上已经坐满了乘客,还有一些人站在列车上,并且越往前开,上车的乘客越多,很快列车车厢里都站满了人。但大家的脸上都充满着笑意,忙着合影留念或进行自拍。与此同时,记者透过车窗注意到对面的地铁列车上也站满了人。  据了解,从9时多到11时,地铁列车上试乘的乘客都较多,车厢内都站满了人。而到中午和下午,人数相对降了下来,不再那么拥挤。  庄里地铁啥滋味:舒服、快、还很新鲜  84岁的李贵老人和88岁的老伴刘凤珍特意从维明街上的家赶到西王站这个始发站,就为了坐第一列列车,“尝尝庄里的地铁到底啥滋味?”刘凤珍老人说:“我以前在其他的城市坐过地铁,由于年岁大了,坐着很不舒服,晕车。这次坐咱石家庄的地铁,非常舒服,一点儿都不晕!非常好!”  两位老人从西王站一直坐到了洨河大道站,然后又从洨河大道站坐回来。“坐在这地铁里,感觉很舒服,速度又快,还很新鲜!”  坐地铁出行,是咱庄里人的一种新生活方式  昨天的朋友圈也被地铁试乘刷爆。微信网友天鹅感慨道:“这一刻,等了5年!”“怀着一颗美丽好奇的心体验了石家庄地铁:干净整洁舒适凉快!坐着真舒服,心里美滋滋的!地铁上的国际庄太棒了!2分钟一站!好快!幸福美丽石家庄!”  刘意先生在朋友圈里同样感慨:“坐上咱石家庄这样宽敞、舒适、快捷的地铁,真高兴!”  而绳瑞祥先生是从北宋站上的车,尽管没有座位,但他也一样激动和兴奋:“坐地铁出行,这是咱石家庄人的一种新生活方式,我当然要尝尝鲜!感受感受!还真是不一样!感觉咱石家庄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   很人性化,很温暖  甄洪涛先生腿脚不方便,这次坐着轮椅也体验了一把:“咱石家庄的地铁特别人性化,每个车站都有直梯,进入车站后还有盲道,无障碍厕所,上车后还有专门的轮椅停放区域和固定区域,我觉得特别方便,感觉很温暖!”  邱女士带着80多岁的妈妈来试乘地铁,考虑到妈妈年岁大了,特意推了一辆轮椅,从火炬广场站上车,上午10点多刚到站口,一位地铁工作人员就赶了过来,帮助推轮椅,在下楼梯时,又将轮椅抬到地下一层,引领她们换票,到直梯处乘坐直梯,到达站台层候车。这让邱女士一家备感温暖:“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太热情了,服务很周到,让我们很感动!”而上车后还有轮椅固定区域,邱女士认为这非常人性化,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和腿脚有残疾的朋友提供了便利。  国际庄的速度!从火炬广场站到体育场站11分钟   “地铁,让我们感受到了国际庄的速度!从火炬广场站到体育场站仅仅用了11分钟!以前无论开车还是打车,坐公交车,都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市民王明亮先生如是说,地铁开通让大家的生活范围扩大了,即便到郊区也不会再感觉遥远。  张树分先生是从留村站上的列车,他和周围的朋友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此次试乘:“谁能想到咱石家庄也有了地铁?咱们现在还就坐上了!这地铁列车坐着又舒服又快速,还不堵车,估计以后咱们石家庄交通拥堵的情况会有所缓解。”张树分笑着告诉记者,“我家楼下就是地铁站留村站,这以后出门坐地铁可方便多了!”  而市民王媛女士也在朋友圈惊呼:“太快了!从体育场到西王仅仅用时11分钟!平均2分钟一站地!速度就是效率,这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呀!节省出来的时间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试乘请错开高峰时段  经过第一天的试乘,记者发现上午9点多到11点左右,乘车人数较多,车厢内站满了人。而到了中午和下午,试乘人数相对较少。地铁试乘期间,试乘时间是9:30-17:00,地铁列车平均每隔10分钟就会发一趟车,并且当客流较多时,会减少发车间隔,所以大家不用着急,可以错开时间试乘。  乘坐地铁请控制在2小时内  16时50分许,在和平医院站的站厅层,一位大妈因为乘坐地铁时间超过2小时,而出不了车站,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对此,石市轨道公司提醒广大市民:无论是试乘期间,还是载客试运营后,乘坐地铁都需要控制在2小时内,超过2小时需要补交超额费用,最高5元。
2017.06
15
1 427 428429 430 43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