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火炬广场站实施完成二期交通导改
  2015年7月14日23:50分,我部组织实施了火炬广场站二期交通导改,将长江大道由东向西车道南移,由西向东车道局部北移,将长江大道原分布在主体两侧的道路交通导改至火炬广场站结构上方,为火炬广场站南侧的C出入口、北侧的1#风亭及A出入口、2#风亭及D出入口开工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我部组织对火炬广场剩余的附属工程实施了施工围挡,加上2014年7月14日围挡的火炬广场B出入口,该站附属结构已完成全面围挡,为1号线附属工程的全面开工吹响了号角。
2015.07
21
轨道办总工程师杨立众莅临中山广场站指导防汛演练彩排
  6月18日上午,轨道办总工程师杨立众、安全总监张延东及安质部相关人员来到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中山广场站,观摩指导中铁十七局二分部的防汛应急演练彩排。杨立众总工程师在现场同工人讨论演练脚本,排查演练中的漏洞,完善应急方案,并要求后续演练要贴合工地实际情况着眼于实战,通过演练暴露出一些实际问题,锻炼出一支有战斗力的抢险队伍。
2015.06
19
地铁1号线留村站完成围挡“瘦身”
  6月14日凌晨,中铁三局石家庄地铁项目部承建的地铁1号线留村站完成了北侧围挡“瘦身”工作,由原来的双向三车道恢复为双向四车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路段交通压力。  位于开发区长江大道和天山大街交口的地铁1号线留村站是全线最快的一个车站,施工比较复杂,采用大断面明挖施工。由于车站太宽,长江大道两侧只能实现双向两车道通行。项目部为减少交通影响,根据石家庄地铁在建设施工过程中以“围挡即开工,完工即让路”为原则要求,所有人员加班加点、合理优化施工方案,最大限度的缩短施工时间, 车站主体封顶完工后马上对围挡“瘦身”。针对白天车辆多实际情况,项目部采取夜间车辆少的时间阶段施工,经过两夜的奋战,终于完成了该段“瘦身”任务,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2015.06
15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明挖车站全部封顶
  2015年5月31日,朝晖桥车站主体结构封顶,至此,石家庄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明挖车站全部完成封顶,较原定计划提前30天。  随着1号线一期工程明挖车站的提前全部封顶,相关道路恢复工作将全面迅速的展开,以尽早还路于民,缓解交通压力,保障市民出行的方便快捷。
2015.06
05
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烈~中盾构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
  5月 28日21点18分,石家庄市轨道交通1号线烈士陵园站至中山广场站区间(以下简称烈~中区间)左线隧道顺利贯通,比计划工期提前了34天。烈~中区间左线隧道长860.981米,该区间盾构从烈士陵园站始发,沿中山西路东进,主要穿越粉质黏土层、粉细砂层、黏土层、细中砂层、中粗砂层(含卵石),土体自稳能力较差。  烈~中区间左线隧道提前顺利贯通,为全线顺利洞通提供了有力保障,预计今年9月份,该区间右线盾构也将贯通,实现烈~中区间的双线贯通。
2015.06
05
中-解配线区间左线顺利贯通
  2015年5月28日中山广场站-解放广场站配线区间左线隧道(1#竖井-中山广场站之间)顺利贯通,标志着石家庄地铁三号线配线隧道取得里程碑节点胜利,为完成总工期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解配线区间左线隧道施工段全长377.6米,其中1#竖井-中山广场站之间长77米,为E断面、I断面、A断面三种断面类型,分别采用双侧壁六导洞、双侧壁九导洞、上下台阶法开挖,开挖断面大,施工工艺复杂,断面变化落差大,上层土体为砂层,埋深仅8米多,隧道上方横穿黎明街地下通道,且通道内有直径3米的两道市内主要污水管线,交叉渡线中间土体最小厚度为0.5米,施工难度大,属于一级安全风险源,地表为市内商业繁华区,车流及行人密集,施工风险极高。  该区间自2013年8月17日第一座竖井开工以来,轨道公司多次组织各参建单位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有效的控制了安全风险源。经过全体参建人员的艰苦奋战,并始终抓住安全、质量、进度不放松,克服了施工场地狭小、洞内环境差、浅埋砂层地质复杂、地表管线多、土体不稳定、断面变化频繁、施工难度大等诸多困难,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贯通。
2015.06
05
1 89 9091 92 9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