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地铁1号线和平医院站车站附属结构封顶
 日前,由中铁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城轨分公司承建的石家庄地铁1号线和平医院站二号风亭顶板及侧墙混凝土浇筑完成,这标志着石家庄地铁1号线和平医院站车站附属结构顺利封顶。   石家庄地铁1号线和平医院站车站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和两组风亭,车站附属结构为:A出入口、B出入口、C出入口、D出入口、1号风亭、2号风亭、安全出口及无障碍电梯,其中B、C出入口过路段采用暗挖法施工,其余附属结构采用明挖法施工。A出入口及2号风亭位于原河北省公安厅院内,院内有5层砖混结构办公楼,与风道结构最小净距11.5米,本附属结构周边无市政管线。  
2015.12
08
石家庄地铁1号线朝晖桥站恢复部分路面交通
  12月4日,地铁1号线朝晖桥站恢复部分交通。中山路与东二环交叉口西侧,由西向东行驶将恢复为五车道,由东向西行驶恢复为两车道。  12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路与东二环交叉口的朝晖桥站,只见北侧和东侧的部分围挡已经拆除,路面已经完成炒油,并划好了道路标线。“朝晖桥站位于二环桥下方,为了减少对交通的影响,有的地段需要用盖挖法施工,有的地段则需要明挖法施工。”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山路东二环西侧段明挖主体结构完工后,施工单位加紧回填,11月29日完成炒油。目前已划好了道路标线,正在对剩余部分围挡进行拆除,12月4日可实现部分道路交通恢复。  “该段拆除的围挡宽23米,长100米。恢复交通后,由东向西行驶的车道将成为两个车道,而由西向东行驶的车道则增加3个车道,变成5个车道,同时两侧还各有一个非机动车道。”该负责人表示,这种交通布局是暂时的,2016年3月份将进行出入口、风亭施工,中山路南侧机动车道将被占用部分,届时,由西向东行驶的机动车道还会减少。
2015.12
07
看到咱的地铁长什么模样啦 
15位市民昨乘坐工程轨道车参观地铁
 “整个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石市轨道交通东西向的骨干线,全长约23.9公里,均为地下线,共设20站21区间。目前,大家所在的地点,是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的体育场站……”昨日上午9时30分许,15位受邀市民来到地铁1号线体育场站后,来自市轨道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为大家介绍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和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的总体情况。   接着,在听取了中国中铁北方公司工作人员有关安全常识的讲解后,大家戴上安全帽,顺着楼梯依次进入地下二层。此时,在南侧的轨道上,已停好了两辆红色的工程轨道车。“我家就住在地铁边上。从我家楼上就能看到小灰楼站,每天我都看,从开始挖沟到架梁,后来又回填。地面工程基本看不到时,我就非常想知道地下建成什么样了!”市民宁涛进入地铁站后,就一直左看右看,眼睛都看不过来了,“真没想到,咱地铁建得这么快!地铁站的模样已经有了!”  15位市民分两批乘坐上两辆工程轨道车,中国中铁北方公司的两位工作人员在现场给大家讲解隧道建设、铺轨等情况。在后面的这台工程轨道车上,市民们纷纷聚集到车尾,透过车窗往外看,此时工程车的车灯闪亮,光滑平整的隧道呈现在眼前,下面则是长长的钢轨在一直向前延伸。“我以前是一名火车司机,开了几十年的火车。今年5月份退休了,但这是第一次看到咱庄里的地铁,坐上工程轨道车,心情很激动!”坐在记者旁边的任建华看着窗外说。  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大学生梅晓腾学的专业就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他看得更专注,也更细致。“这可以说给了我一次实践的机会!虽然是学地铁建设的,但我还是第一次到地铁施工现场。”梅晓腾指着隧道壁说,这隧道的管片拼装、轨道铺设等都特别精密,觉得地铁建得质量很过硬。  “现在修建地铁,设备太先进了,用盾构机三四个月一个区间就可以实现贯通。这是我们当年修建铁路时无法想像的。”65岁的李金会曾是一名铁道兵,参与了成昆铁路、湘渝铁路等铁路的建设,“我们那会儿都需要明挖,用的机器就和辘轳似的,得人工摇。现在地铁修建速度快了,你看这隧道一次成型,还特漂亮!”  两年前身患癌症的张贵豪显得格外激动:“在知道自己能来参观地铁时,我特别激动,一一地给朋友打电话,还在QQ空间里发了喜讯告诉大家。今天早上4点多就激动得醒了,再也睡不着觉。这次参观,真是圆了我的梦,真真切切看到咱石家庄地铁到底长什么模样。感觉咱庄里的地铁特别壮观,隧道气派,钢轨跟高铁的轨道是一样的,坐车真平稳!”  作为地铁的爱好者,秦秋方还带来了自己做的地铁简报,上面按着时间顺序,将地铁建设的报道进行排序。“真没想到地铁建设速度这么快,现在我们都能坐着工程轨道车看地铁了,过不了多久,就能坐上真正的地铁列车了。坐在这里,心里感觉特别温暖!以后想坐地铁不用去北京了,在咱石家庄就能坐上了!”
2015.12
03
地铁三号线下穿槐安桥、民心河后
槐安桥站-西三教站区间实现双线贯通 
 11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地铁3号线首开段的西三教站。进入20米深的盾构井内,在右线隧道口,可以看到盾构机的刀盘已经转出,部分盾体也露出。而左线隧道已经贯通,可以从这头走到那头。“这标志着槐安桥站-西三教站区间右线隧道贯通,其左线隧道已于11月10日实现贯通,这样该区间实现了双线贯通。”负责该项目的中铁建华北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崔民表示,槐安桥站-西三教站区间隧道长929米,沿中华大街布置,其形状呈一个竖曲线,由开始的南北走向转至东西走向,线路纵断面呈V字形坡,线路最大纵坡为2%。下坡,最大坡段为330米坡度2%。。“之所以设置这个V字坡,主要是为了让运行中的地铁车辆节能。虽然有坡度,但乘客在乘坐途中,是不会有明显感觉的,是很平稳地过渡。”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在该区间盾构施工中,他们采取了两台盾构机左右线同时向前掘进的方式,从8月10日开始左线盾构始发,到昨天为止,仅仅用了106天的时间,就实现了双线贯通。  在槐安桥站至西三教站区间,最大的难点是盾构机施工要先后下穿槐安桥和20米宽的民心河,特别是民心河是斜着穿过中华大街的,那么他们采取了哪些安全措施呢?“该区间下穿槐安桥、民心河,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从专业上来讲,民心河属于一级风险源,槐安桥属于三级风险源,如果操作不当,施工不周密,安排不科学,很容易造成地面塌陷,桥桩沉降,河床开裂,河水下灌。区间隧道的顶部距离民心河的河底只有10米,并且距离槐安桥的桩基最近处也只有10米。”崔民告诉记者,因此他们进行了科学的部署安排,在盾构机下穿槐安桥和民心河时,要将盾构机的掘进参数控制好,并进行同步注浆量的控制,及时采取二次注浆措施,与此同时,在地面上,工作人员要进行精密的监测,及时告知盾构机司机,进行紧密配合,最终顺利下穿了槐安桥、民心河。
2015.12
01
石家庄地铁3号线车站主体结构工程
接近尾声
实现‘洞通’指日可待 
 据介绍,所谓区间隧道贯通,是指这5个区间隧道都已打通,但由于个别车站主体工程还在收尾,区间隧道与区间隧道之间还不能实现完全连通。而洞通是指除了区间隧道全部贯通外,所有的车站主体工程也完工,可以从始发站直接通到终点站,也就是说人可以从小灰楼站通过地下隧道和中间的车站,直接走到石家庄站(新客站)。“目前,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区间隧道顺利贯通,其车站主体结构工程也接近尾声,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实现‘洞通’指日可待。”石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努力实现洞通的同时,其铺轨工程也自今年10月27日正式启动,目前也在加紧进行中。地铁3号线首开段全线需铺轨15.25公里,全线设两个铺轨基地,即小灰楼站和东里站,其中小灰楼站-东里站之间的轨道主要靠人工铺设;东里站-石家庄站之间的轨道主要靠机器铺设。按照计划,地铁3号线首开段将于2016年3月底实现“短轨通”(所谓短轨通,是指一个个25米长的轨排全部完成了铺设,形成一条连续的轨道),2016年4月底实现“长轨通”(待轨排间的缝隙焊接完成,就是“长轨通”)。另外,目前车站的内部装饰装修和设备安装也在加紧进行中,石家庄人坐上地铁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2015.11
30
历时一年半时间
地铁3号线首开段实现区间隧道全部贯通
 “这也是地铁3号线最后一台接收的盾构机,随着它的接收完成,地铁3号线首开段也就实现了区间隧道的全部贯通。”崔民表示,地铁3号线首开段为“小灰楼站至石家庄站(新客站)”,主体沿中华大街南北布设,到新石北路转向东,向石家庄站方向前进,均为地下线,全长6.38公里,设6站5区间,平均站间距1.27公里。包括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东里站、槐安桥站、西三教站和石家庄站,其中中山广场站为地铁3号线和地铁1号线换乘站,也是石家庄全部在建车站中最大的一个车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小灰楼站为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由于有折返线,其长度要比普通车站长,全长为522.62米;石家庄站为地铁2号线和3号线及高铁换乘车站(在建设新客站时,项目基本完成);东里站、槐安桥站和西三教站为标准地下二层车站。5个区间隧道中,除中山广场站-东里站采用人工暗挖法施工外,其余四个区间(小灰楼站-中山广场站、东里站-槐安桥站、槐安桥站-西三教站、西三教站-石家庄站)均采用盾构法施工。2014年5月9日,石家庄市地铁3号线首台盾构机在小灰楼站顺利始发,到昨天最后一台盾构机顺利接收,共历时1年半的时间,速度比纯人工开挖要快得多。并且该段唯一的暗挖区间也已完工。   “盾构施工可以说为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的快速推进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我们在全线4个盾构区间中,使用了6台盾构机,并且几乎是左右线同时盾构施工,这保证了施工速度。”崔民表示,盾构施工是地铁建设中对环境和地面交通污染最少、影响最小的先进工法,也是地铁建设中最先进、最环保、最可靠的超大型设备施工。正是由于在石家庄地铁施工中,大部分区间采用了盾构施工法,才保证了石家庄地铁的建设速度。采用盾构机施工自动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一次成洞,不受气候影响,开挖时可控制地面沉降,减少对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2015.11
30
1 465 466467 468 46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