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办、轨道公司传达学习
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
  9月14日上午,轨道公司付庆文董事长主持召开轨道办、轨道公司中层及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省委书记赵克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思想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对照“八破八立”的要求,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大讨论,努力形成“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的新局面。要在五个方面统一思想认识,抓住用好七个机遇,主动奋发作为,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实现转型发展。付庆文董事长要求,轨道办、轨道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中心组学习会精神,结合轨道交通工作实际,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为早日实现省会地铁通车目标努力奋斗。
2015.09
16
理解 支持 期盼——省会市民在修地铁的日子里
  周边居民   暂时的不便是为了未来更畅通  “地铁围挡就在我家附近,有时噪音确实很大,交通也不便,我每天上班要早半个小时出门。但是,我非常理解,地铁不仅能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也能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等地铁开通,普通市民也会更有自豪感。”在尹泰东苑小区居住的李超说。  开车一族  绿色出行支持地铁建设  周凯开车上班要途经中山东路、和平西路、西二环等市区主干道,“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堵车的确闹心过。”去年,他买了辆自行车,尝试每周一次骑车上下班,既可以锻炼身体,也算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出一份力吧。在周凯的带动下,单位里不少同事都加入了骑行队伍,大家还相约周末出去骑行远足。  沿线商家  克服暂时困难 备战地铁商机  “地铁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它带来的商机却是无限的。”地铁沿线商家看法完全一致。同时,各个商家也各尽所能,慰问始终忙碌在一线的地铁建设者及交警,以行动表示对地铁建设的支持;同时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应对地铁围挡所带来的暂时困难。  市民期盼  地铁带来幸福新生活  “奶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坐修在地下的火车?”  “乖孙子,那叫地铁。等你上小学时,地铁就能建好了,到时候就可以坐地铁去上学了。”  这是62岁的李瑞英与5岁的小孙子之间的祖孙对话。“想到以后城市的交通变得非常畅通,暂时的不方便就都成了小问题。”李瑞英笑着说。  理解和支持最可贵  我市地铁开工建设以来,平稳有序,进展顺利。尤其需要“点赞”的是,在“修地铁的日子里”,省会广大市民朋友以“主人翁”的姿态理解和支持这一重大民生工程,表现出可贵的大局观念和文明素养。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加快拥抱“地铁时代”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比如有很多市民放弃开车,以各种更加绿色的方式出行。这份可贵的理解与积极支持,令人称赞,值得发扬。  一座城市,就如一个家庭,只有大家相互包容理解,齐心协力,把劲使到一块儿,才能无往不胜。地铁工程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避免会给广大市民的出行带来一些不便。但更应看到,这些暂时的不便,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让城市更顺畅,更宜居,为了让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更加舒适惬意。  现在,地铁建设到了一个关键节点上: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的轨道铺设已正式开始,为一号线一期工程明年的全线轨道铺设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说,“地铁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有广大市民朋友身体力行的支持,有地铁建设者的日夜奋战,美好的“地铁时代”必将如约而至,省会的明天更加美好!  8月25日,石家庄地铁1号线正式开始铺轨,全市人民心中的地铁梦越来越近。自地铁2012年正式开工以来,大家逐渐熟悉了街头蓝色的围挡、热火朝天的工地及往来的施工车辆。面对地铁施工带来的暂时不便,市民、商家努力克服并给予大力支持,展望未来地铁带来的便捷生活与城市提档升级,人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期盼与憧憬。   目前,市区围挡面积已经开始缩减,“修地铁时代”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本报记者走访了普通市民、商家及地铁建设者等人群,倾听他们的心声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感受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担当。  附近商家  克服暂时困难 备战地铁商机  记者 胡雁冰  地铁施工占据繁华路段,对沿线商场的客流或多或少造成了影响。由于消费者出行不便,堵车、车位难找等情况,使得客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  “地铁建设带来的影响是暂时的,但它带来的商机却是无限的。”记者在采访北人电器、新百广场、建华百货等商场的负责人时,他们的看法都完全一致。同时,各个商家也各尽所能,慰问始终忙碌在一线的地铁建设者及交警,以行动表示对地铁建设的支持。  去年冬季,建华百货携手某品牌羽绒服慰问了附近中铁九局的地铁建设者,为他们送去了价值万余元的防寒衣物,建华百货的志愿者队伍也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帮助交警维持秩序;每逢五一、十一、集团庆等日子,北人电器都会派人慰问交警及地铁建设者,为他们送去饮用水及各种慰问品;新百广场今年夏季也分别慰问了地铁建设者和交警,为他们送去电扇、饮水机等夏凉用品。  同时,各个商家也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应对地铁围挡带来的暂时困难。如建华百货积极开展广场特卖、节假日延时营业、特色促销等活动;北人电器则开展早场、夜场、团购、名人促销等营销活动,同时拓展网上购物渠道;新百广场则大力对停车位挖潜,中高层带头不开车上班,提倡低碳绿色出行,并推出“凭公交车或出租车票兑换口罩、节能灯等环保生活用品”等活动,尽量弱化地铁施工带来的不便。  展望“地铁时代”,对商机最为敏锐的各个商家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此次新百广场作为石家庄地铁的换乘站,而且是首批开工的3号线一期工程沿途6个站点中唯一的换乘站,届时大量往来于这条线路的乘客会在此中转、换乘,因此这一站相对客流也较大,未来建成通车后,乘客可轻松转乘其他线路,非常便捷。”新百广场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新百广场来说,地铁的商业价值与商业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省会石家庄桥西商圈的结构、商圈重心、消费者购买倾向和购买习惯都会随着石家庄地铁工程的不断完善而出现一个重大的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与商机同在。他们将抓住机遇,主动出击,丰富经营品类,增加一些配套服务和功能,如增加餐饮、休闲吧、快消品类等,以满足地铁换乘带来的流动性客流的消费需要。  北人电器有关负责人表示,地铁建成后,他们在中山路沿线的门店交通将便利,客流会进一步增加,也会使得卖场整体形象提升。  建华百货是地铁1号线、4号线交会处,建华百货有关负责人表示,两三年后,一座“新建华”将拔地而起,地下停车场将与地铁口直通相连。这对建华百货来说,未来将坐拥巨大的客流、地标价值和无与伦比的潜在商机。  施工点周边居民  暂时的不便是为了将来更畅通  记者 李红雨  8月27日早上不到7点钟,在中华大街和新石北路交口附近尹泰东苑小区居住的李超,早早就下了楼,买了简单的早饭后就发动他心爱的“超人”电动车,赶着去公司上班。李超201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可爱的家乡石家庄,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一直是他心里的愿望。  “虽然地铁围挡就在我家附近,有时噪音确实很大,造成了中华大街上交通不便,使得我不得不早半个小时出家门,但是地铁不仅能缓解将来道路交通压力,也能提高出行的速度,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李超说,如今政府正积极修建地铁,等地铁开通,城市提档升级,普通市民也会更有自豪感,也会使我们的出行更加方便。  上午9点30分,中山路和建设大街交口处人民广场站的地铁施工如火如荼,公交公司宿舍距离地铁施工处不到150米的距离。住在小区里的赵红萍大妈今年已有70多岁,她每天早上都会搬着小凳子坐在小区门口看地铁工人带给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赵红萍说,刚开始她也担心地铁施工的噪音会吵得自己休息不好,还担心施工扬起的尘土会飘到家里。但是一段施工期下来,她发现,地铁工人施工时会特别注意减少噪音,施工挖出来的土,工人还会用防尘网盖好,每天晚上尽量在规定的时间段内结束施工。“地铁施工方为我们百姓着想,我们老百姓也表示理解,他们‘三伏’天都坚守在一线,很是辛苦。很多工人还年轻,但为了我们城市的建设,为了市民的出行,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日子,甚至过年都要坚守工地,我挺感激他们。”赵红萍说,等地铁建好,在桥西区住的儿子来看她就更方便了。  石家庄地铁一号线建成后,将串联主城区、高新区和正定新区。家住高新区筑业花园的刘晓玲每天都在期待着地铁能早一点通车。“虽然现在长江大道和珠峰大街南边的地铁围挡占用了一些我们平时锻炼的小广场,早上上班也要比平时早出门,休息日睡不了懒觉,但是地铁修好后,我去市里上班会更方便。”刘晓玲说,现在她坐公交到市里要倒两路车,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等地铁站修好,从家门口出发,到单位上班最多需要半个小时。她每天还关注着报纸上地铁修建的信息。  “地铁通车后,我每天上下班就可以省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利的交通让我去市里购物会更加方便,北国商城、解放广场商圈都可直达,现在虽然有短暂的‘阵痛’,但一定会带来未来的畅通。”刘晓玲说。  地铁施工者  市民的理解和关爱让我们感动  记者 赵元君  8月27日10时许,记者来到了位于中山路和建设大街交口北侧的地铁一号线05号标段工地。此时该路段正处于交通高峰期,尽管工地的围挡占据了中山路约三分之一的幅面,但车辆和行人互相礼让,现场显得秩序井然。  在工地内记者看到,虽然天气炎热,但工人们仍在加紧施工。杜林是该标段的副经理,今年44岁的他老家在四川,说起在省会施工期间的感受,他感慨道:“市民们的理解和关怀让我们感动!”  杜林说,他们工地位于石家庄的交通要道,动工前,他们为了和周边的居民及商户们做好协商,还专门做了详细的预案,因为在之前一座城市施工时,光是沟通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在石家庄,沟通却进行得特别顺畅,不到半年时间就全部协商完毕。  杜林表示,为了缓解施工带来的不便,他们也做了不少努力,施工近3年来,他们曾4次调整过围挡的位置。每次围挡位置调整时,他们都会派人帮助交警一起疏导交通,有时赶上中超联赛,交通压力大,一些志愿者也会自发来维持秩序。前不久省会突降大雨,他们还专门出动设备和人力帮助一些积水路段排水。杜林说:“市民们的支持也为我们增添了动力,我们会全力施工,争取早日将地铁建成!”   杨彦龙是地铁一号线06号标段综合部的一名工人,今年3月,他从郑州的工地调到了石家庄,虽然待的时间不算长,但他已经喜欢上了这座城市,这位朴实的陕西汉子告诉记者:“这里的人好啊,对我们特别热情!”  杨彦龙是个闲不住的人,没事时喜欢到街上走走,他常常会听到人们议论地铁工程,每当此时,杨彦龙就会忍不住插上几句,他很好奇,市民们对于这项给城市交通带来诸多不便的工程到底如何看的呢?曾经有位老人这么告诉他:“我年轻时在别的城市坐过地铁,心里特别羡慕,如今家乡也要有了,我打心眼里高兴,施工虽然带来了暂时不便,但这是为了将来城市的发展,所以路虽堵,心里却不堵!”话语中,透出的是市民们对地铁工程和城市未来发展的殷殷期盼,这也让作为地铁施工者的杨彦龙很是自豪,“我很荣幸能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出一份力。”  今年端午节前,附近的商家专门给工地送来了粽子,每位工友都有。夏季,省会的天气格外炎热,但为了不耽误工期,杨彦龙和工友们仍坚守在一线,那阵子,经常有志愿者送来西瓜、矿泉水、藿香正气水等慰问品,一家医院还专门为他们免费做了体检。杨彦龙说,这些年他独自走南闯北,但如此周到的关怀还是首次感受到,在这座城市,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开车族  绿色出行支持地铁建设  记者 石雅彬  每天早晨,周凯都会开车去上班,途中要经过中山东路、和平西路、西二环这些市区主干道,自从2012年开始修地铁,他都会早出家门15分钟,实际表明,有了这15分钟就可以避开早高峰的拥堵,提前到单位;如果还像以前一样正点出门,往往会迟到很长时间。周凯说:“刚开始的时候,遇到堵车的确闹心过,可是想想,如果不修地铁,只能是越来越堵,几年的堵车换来今后的通畅,还是值得的。”去年,周凯买了辆自行车,开始尝试每周一次骑车上下班。“单位太远,每天骑车不现实,但是每周一到两次,既可以锻炼身体,也算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出一份力吧。一两个人可能显不出什么,行动的人多了就有效果了。”在周凯的带动下,单位里不少同事都加入了骑行队伍,大家还相约周末出去骑行远足,“石家庄这几年城市环境越来越好,骑车到周边走走看看,不失为一种享受,这也算是城市修地铁给我带来的意外收获吧。”周凯说。  作为公交司机,2路车的张增辉和69路车的安伟可没有那么自由的选择。每天在固定的线路上来来回回,既躲不开早晚高峰,也不能选择不发车。他们表示,石家庄这些年公交运输压力一直很大,并不是从修地铁开始的,这恐怕也是政府下决心修地铁的一个因素。“地铁修好以后,肯定会缓解我们公交车的运输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安伟说,他在开车时经常能听到乘客们聊到地铁建设进度快,聊到其他城市乘坐地铁的快捷,也聊到大家对于这座城市拥有地铁的期待。“我也非常期待,希望到时候可以第一时间体验一下。”安伟说。  张增辉开着2路公交车,每天的行车路线要经过建设大街、中山路这些地铁线路经行的路段,拥堵的体验更为突出,但是司机们对这种暂时的“加压”都表示理解,心态也都很平和。前两年,在北国商城站,正在施工的围挡将路口挡去了很大一块,公交站也不得不迁移了位置,“有时候,发车间隙,我们也会互相嘱咐,比如节假日或者天气不好的时候,路过有地铁围挡的路口就要加倍小心一些。”张增辉说,“因为有围挡,司机的视线盲区就会增加,这个路口历来就人流车流密集,很容易出事故。”如今,随着工程进行,围挡陆续被拆除,公交车站又移回了原来的位置,“现在路上已经顺畅多了。相信地铁修好以后,分流了部分乘客,公交车也会更快更舒适的。”  郭勇在石家庄的的哥里算是老人儿,谈起这几年石家庄的交通,他说:“要说不影响生意那是假话,修地铁肯定要暂时影响交通,这是哪个城市都得面对的问题,但也不是没法解决的大问题。”他和的哥同事们一起总结出一些经验,比如,上下班高峰的时候,少往市中心挤;再比如,尽量避开设有地铁围挡的路段。“我们会向乘客解释清楚,稍微绕点路但是能节省不少时间,乘客一般也都表示理解。”郭勇说。遇到道路拥堵的时候,郭勇也总是心平气和地听听广播,或者跟乘客聊聊天。他说:“咱石家庄有了地铁以后肯定更有大都市气象,现在都忍让一点,往前看就有希望。”  普通市民  期盼早日坐上地铁  记者 李莉雅  “石家庄地铁”,每当市民行走在城市街头,看着蓝色围挡上写着的这五个字和其遮蔽的施工现场,都会在心里生发出无数的期盼。   62岁的李瑞英家住青园街棉二宿舍,她经常带着5岁的孙子到人民广场玩。每次走到毛泽东雕塑前,孙子都会指着对面的围挡问:“奶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坐修在地下的火车?”“乖孙子,那叫地铁。等你上小学时,地铁就能建好了,到时候我们可以坐着地铁去上学了。”李瑞英笑着回答。  为了让孙子明白什么是地铁,李瑞英特意上网查询了地铁的起源。“地铁的诞生,19世纪,英国伦敦交通堵塞严重。一位名叫查尔斯·皮尔逊的律师想到火车快,怎样让火车跑进城市呢?一次,他看到老鼠洞里一只老鼠跑来跑去,他提出一个妙想:让火车在地下跑起来!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诞生了!”听了奶奶的讲解,孙子眼睛里满是懵懂。也许在小男孩的世界里,地铁就是坐着去上学的“地下火车”,他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地铁会给我们这个城市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虽然修地铁会暂时有拥堵、噪音之类的不便,但是想到以后城市的交通变得非常畅通,开车上班的人变少,绿色出行成为大家的习惯,这些不便就都成了小问题。”李瑞英说。  作为上班族,21岁的甄馨每天都会搭乘1路公交车上班。1路公交车沿着中山路行驶,所以这里地铁建设每一天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地铁的建设,承载着我们无限的期望。”甄馨说,虽然因为修建地铁,道路经常出现拥堵,她需要早出门半个小时,但她并不觉得不方便。“我在北京坐过地铁,确实很方便,很快捷,能大大缓解交通的拥堵。所以,短时间的不方便换来以后的快速和便捷,我觉得很划算。”甄馨笑着说。  甄馨是藁城区人,因为经济原因,她一直租房子住。她说,地铁修建让她看到了很多便利,因为路面距离已经不再成为障碍,所以在郊区居住,到市区上班也会更方便。“随着地铁时代的来临,大家不用再考虑工作和居住地之间的远近,在市中心拥有住宅将不再具有明显的优越感;相反,环境优、空气好、地铁沿线的城郊,会成为许多人居住的选择。”甄馨说。  “除了便捷,我觉得地铁让石家庄有了大都市的感觉。”33岁的李立卿说。他在北京工作,每次回石家庄,他都要到地铁建设工地外围看一看。“每一次回来,都有不同的感觉,施工围挡总在改变位置,这也表示地铁正在我们脚下一米一米推进着、延伸着……”李立卿激动地说,地铁建好后,咖啡厅、西餐厅、书店、药店、银行、服装店会随之出现,出行和生活需求将变得更加便利。虽然地铁建设中市民的生活和出行会受到一些影响,但大家都会包容和理解,因为建地铁就是建城市,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2015.08
28
轨道公司董事长付庆文赴北京地铁8号线调研
扬尘污染治理工作
  8月21日,轨道公司董事长付庆文、轨道办副主任郭京晶等一行6人赴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在建工程实地调研扬尘污染治理工作。安质部、工程一部、群宣部等相关负责人陪同调研。  在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03标前门站项目部,该集团副总经理姜伟详细介绍了站点的建设概况以及项目安全、质量、绿色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情况,特别是针对扬尘污染治理的具体措施。“由于前门站地处首都的政治文化经济核心区域,对扬尘治理的要求极为严格。所以,整个暗挖施工都采取全封闭式管理,渣土场、拌合站、水泥库(罐)房、空压机房均采用全封闭管理,隧道内渣土运输也全部采用了电瓶车杜绝污染。渣土场采用电动卷帘门封闭,工棚设置阳光板,同时在封闭空间内采取了二次封闭,例如在竖井和喷锚设备设置负压除尘装置,有效降低了扬尘和噪音。”  在前门站施工现场,付庆文着重考察了渣土场封闭棚和降尘设施。并就渣土车管理情况做了详细了解。姜伟介绍,北京的渣土车由北京市建委统一管理,目前实施“六统一”管理制度,即“驾驶室上方安装顶灯;驾驶室两侧喷涂运输企业名称;车厢顶部加装柔性结构密闭装置;办理渣土消纳证及车辆有准运证;车身及车厢喷涂苹果绿颜色;车辆加装北斗兼容车载终端。”  在8号线三期的一个明挖车站调研时,付庆文强调将吸取北京地铁在绿色文明施工方面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强石家庄地铁扬尘治理管理,为我市正确处理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发挥标杆和表率作用。
2015.08
27
石家庄地铁1号线西王站8月底前恢复路面交通
 8月24日,记者从市轨道公司获悉,地铁1号线西王站完成路面炒油,预计8月底前中山路该区域段可恢复为双向四车道,将极大地缓解中山路西路段交通压力。   地铁1号线西王站沿中山西路东西向布置,全长287米,标准段宽21米,结构形式为地下双层岛式、三跨框架车站,是省会地铁1号线最长的车站。  8月24日上午,记者来到地铁1号线西王站施工现场,看到其南侧的围挡已经拆除,曾经的深基坑已经填平,经过炒油的路面十分平整。据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站于2014年9月底实现主体封顶,经过管线回迁后,今年7月份开始路面回填,8月21日完成路面炒油。下一步将进行出入口和风亭的施工,局部路面还将进行小范围围挡。  “目前,市轨道公司正与有关部门商讨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的设置问题,计划8月底前恢复路面交通。”市轨道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该站施工围挡占用主干道面积较大,因此围挡拆除后将极大缓解中山西路附近交通压力,届时东西向将恢复为双向四车道,两侧各设一条非机动车道。
2015.08
26
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开始铺轨
 我市地铁继张营停车场、西兆通综合维修基地展开铺轨后,8月25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的轨道铺设正式开始,为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016年4月26日全线轨道铺设完成奠定了基础。此次铺轨由北宋站铺轨基地开始,向西推进,到省博物馆站止。之后,留村站铺轨基地、烈士陵园站铺轨基地将陆续开始铺轨作业。   8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中山路与建华大街交叉口的地铁1号线北宋站铺轨基地,地面上整齐地堆放着钢筋骨架、钢轨、轨枕等材料设备,施工人员正在拼装轨排。记者发现,轨枕和钢轨之间的垫层十分考究,共有三层,外边两层为塑胶制,中间一层为铁制。据介绍,这样的垫层可以使轨枕和钢轨实现无缝连接,并达到出色的减震效果。  “现在正在拼装的轨排为短轨枕,轨枕都是成双的,长度约为长轨枕的五分之一。由于每根钢轨的长度都是25米,所以轨枕的数量也是固定的,一个标准轨排有42根长轨枕。”该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使用短轨枕可在钢轨中间设排水沟,适合车站内的道床使用;而长轨枕则用于区间的道床铺设,区间内的排水沟设在钢轨两侧。北宋站铺轨基地担负着省博物馆至留村站,区间和车站的轨道铺设任务,共5站、5区间,双线长约22公里,将于2016年4月26日前铺设完成。  轨排拼装完成后,由龙门塔吊将其从轨排井吊入地下。虽然这个轨排重约4吨,但在工人师傅的操控下,龙门塔吊的绳索仿佛两只有力的手臂,牢牢将轨排抓住,并精确地投放到地下17米深处。“下一步,由铺轨门吊将轨排吊铺到位,通过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浇筑混凝土等工序,使之形成整体道床轨道。”该负责人指着已经浇筑完成的整体道床告诉记者,我市地铁正线也全部采用整体道床,它由混凝土整体浇筑而成,安全系数高,舒适性较碎石道床好。此外,在轨道铺设过程中,遇到医院、住宅、学校等振动敏感建筑区域,将采用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隔离式减震垫、减震器道床等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学习的影响。  我市地铁建设步伐加快,今年下半年以来,张营停车场、西兆通综合维修基地先后开始轨道铺设。此次从北宋站铺轨基地进行铺轨,拉开了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线铺轨的序幕。接下来,留村站铺轨基地、烈士陵园站铺轨基地将陆续开始铺轨作业。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计划将于2016年4月26日完成全线轨道铺设。
2015.08
26
河北省副省长到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工程
三号线中山广场站视察工作
  2015年8月14日,河北省副省长姜德果一行到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工程三号线中山广场站视察指导工作。  姜副省长在中山广场站施工现场听取了市轨道公司付庆文董事长对石家庄地铁的建设规划、施工进展、文明施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汇报,并对现场在建工程进行考察。对现场文明施工及工程进展表示满意,同时指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要求各单位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要进一步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高现场安全标准化和文明施工水平。  姜副省长反复强调,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参见单位只有高标准、严要求,保持良好的常态化施工,才能在轨道交通建设领域创出品牌,树立信誉。姜副省长要求各单位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对安全工作要齐抓共管,做到人人有责;要求各监管部门认真督促检查,在深化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全力做好安全防控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2015.08
24
1 471 472473 474 47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