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请输入关键字
党建工作
party construction
党建园地
清廉驿站
广安观潮丨反对浪费要从细小处做起
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6月15日起实施,其中突出细化了反食品浪费有关要求。比如,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规定要求,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在食材管理、引导提醒、餐食及服务提供等方面以及团餐和宴席服务、自助餐服务、外卖服务等场景的反食品浪费要求;从优化用餐需求分析、充实菜单信息、配备公勺公筷、提供打包服务、给予光盘奖励等方面鼓励和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加强反食品浪费工作;增加行业协会在制止餐饮浪费方面的有关要求,等等。这凸显了反对浪费要从细小处做起的理念。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绝不是小事。“要保持艰苦奋斗本色,不丢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以俭素为美,以浪费为耻,不仅是精神文明层面的价值追求,也是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支撑。牢固树立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重在知行合一,前提是认识到位。虽然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比较齐全,但是,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些资源的人均值不及世界人均值的一半。14亿多人要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不能靠生产消费盲目扩张,而要走资源节约、能源低耗这条科学之路。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的小节约叠加起来成效巨大,每个人的小浪费会导致总体上的损耗惊人。现在,我们生活条件好了,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必须坚持以俭修身、以俭兴业,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使之更加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共识。做节约资源、反对浪费的践行者、倡导者。节约就是增产,节流就是增效。要摒弃“少我一个没关系”“浪费一点不要紧”的错误观念,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养成物尽其用、防止浪费的良好习惯。以反对餐饮浪费为例,要根据就餐人数点餐,预防浪费;已点的饭菜尽量吃完,吃不完的“打包”带走,自觉践行“光盘行动”;购买外卖食品注意适量,多点小份菜、半份菜,力争不剩余、不随意丢弃。积极向家人、亲友、同事等宣传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发挥好家长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要走在前、作表率。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与时俱进完善了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资源节约等规定,强化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责任落实,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细节是形象,也是导向。党政机关、党员干部要坚决落实有关规定,从管住“跑冒滴漏”做起,从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做起,扎实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进一步推动节约型社会建设。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025.06
24
廉语清风丨浓处味常短 淡中趣独真
正确对待名与利、得与失、进与退,当放下对“浓”的执念,守好一个“淡”字。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有云:“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大意是说:浓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平淡事物中的乐趣才是最真实的。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盲目追求浓烈炫目的物质享受,凡事取舍有度,保持淡泊心态,方知人生真味、方得其中真趣。淡是养生之道。清代美食家李渔有云:“馔之美,在于清淡,清则近醇,淡则存真。味浓则真味常为他物所夺,失其本性。五味清淡,可使人神爽、气清、胃畅、少病。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大鱼大肉味浓且肥,多食则不堪口腻;粗茶淡饭看似平常,却是老幼咸宜、久食不厌。可见,口味浓烈,背离健康之道;而以淡养生,则五脏各安,始得长久。为官从政与养生相通,亦怕一个“浓”字。《道德经》有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追求浓烈,助长贪欲,很容易身陷漩涡,迷失方向。从这点来说,“浓”就是过度,就是沉迷,就是贪婪。为官不能化开“浓”字,一味贪图享受,不可避免会走向腐化堕落。唐代元载擅权跋扈、专营私产,其家被查抄时,除大量金银钱帛之外,仅当时名贵香料胡椒就有八百斛之多,可谓“浓于货利,生贪饕病”。厚于味者薄于行,追求口腹浓味的人疏于修养德行。浓于利则生贪,浓于名则生嗔。而对付贪嗔之念,有一味药可解之,曰“淡”。为官者若能节制物欲、守住淡泊,就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节操。宋人吕蒙正位高权重,朝中有官员为巴结他,欲进献一古镜,又怕吕蒙正不收,便请吕蒙正胞弟为之说合,称此镜乃一宝物,能照方圆二百里。吕蒙正听后哈哈大笑道:我这脸不过碟子大小,哪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说笑之间,尽显超然物外的淡泊通透。有此思想境界,自然能做到不贪不嗔,拒贿守廉。苏轼在《宝绘堂记》中谈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所谓“寓意于物”,就是有限度、不沉迷,从平淡之物上也能享受乐趣。而“留意于物”,则是不知收敛、没有分寸,这样无论何物都不能从中得到快乐,甚至深受其害。可见,物欲过浓,得失心过重,会被物役,反失其趣。惟有与物淡然处之,方能体会到“趣独真”的妙处。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这种旷达自足的情怀,正是源于苏轼对世俗功利、个人得失的淡然。摆脱了物欲之浓,守住本分本真,清风明月的胜景才能纷涌入心。淡泊能明志,肥甘易丧节。广大党员干部当克制私欲,不汲汲于荣名,不戚戚于卑位,以淡养廉、以淡养德。如此,方得神爽、气清、安适。
2025.06
19
李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取得更大实效
5月26日,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会就“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核心要义、实践要求”举行(扩大)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李希主持会议时强调,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打造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纪检监察铁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李希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从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小切口撬动大变局,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带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家治理各方面发生巨大变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了强大正能量。纪检监察机关要从新时代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把管党治党“金色名片”擦光擦亮。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重要论述中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总结运用新时代积累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更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优良作风奋进新征程。李希指出,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学促干、注重结合融合,一体推进学查改,取得阶段性成效。要从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中把握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进一步以钉钉子精神纠“四风”树新风,严肃查处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侵害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取得更大成效。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队伍的谆谆教诲中体悟打铁自身硬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带头抓好自身学习教育,防止“过关”思想,树牢“过硬”标准,在紧扣主题深学细悟、动真碰硬以查促改、有序有效督促指导上持续用力,在学习教育中努力走好“第一方阵”。
2025.05
28
广安观潮丨始终保持敬畏戒惧之心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把党员干部个人查摆整改与组织查摆整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敬畏戒惧之心,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锤炼过硬作风,以钉钉子精神书写作风建设新答卷。“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敬畏”二字,既包含了对党纪法规的尊重,也蕴含着对违规违纪的警戒。没有敬畏之心,思想防线就会失守,就容易突破纪法防线。此前,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10名干部在学习教育期间违规吃喝、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被公开通报,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政治意识极其淡薄,对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和意志的认识极不清醒,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毫无敬畏戒惧之心。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要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作风问题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一体同生,从根本上说都源于理想信念动摇、党性原则丧失。思想总开关拧不紧,行为上就难免跑冒滴漏。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从作风建设入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遏制“舌尖上的歪风”,刹住“车轮上的歪风”,整治“会所里的歪风”,紧盯时间节点,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上举措,就是要动真碰硬、咬耳扯袖,让相关党员干部及时悬崖勒马、迷途知返。随着我们党对管党治党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对风腐一体问题深挖细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成为纵深推进纠治“四风”工作的重要方法举措。要做到警钟长鸣,震慑常在,不断铲除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滋生的土壤,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党员干部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一张不起眼的购物卡、一次看似寻常的推杯换盏、一趟“盛情难却”的旅游,都可能是思想防线松动的开始。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作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时刻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从管住一顿饭、一杯酒做起,严以修身,慎独慎微。要牢牢树立规矩意识,深刻认识到作风形象的重要性,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尺子,量一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党章党纪的要求;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镜子,照一照自己的工作作风是否存在偏差,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当好良好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营造者、维护者。要从小事小节上守起严起,不在“场所隐秘无人见”的花言巧语中乱了心智,不在“知根知底信得过”的自欺欺人中迷了方向,不在“法不责众皆如此”的侥幸心理中恣意妄为,始终拧紧思想“阀门”,筑牢作风“堤坝”。坚持党建引领,扎紧制度“篱笆”。严守纪律规矩,既要靠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也需要组织的教育管理监督。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强化经常性纪律教育,深刻理解“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的内涵,常念“紧箍咒”,督促党员干部把纪律规矩刻印在心。针对“四风”问题易发多发岗位和领域,要深入查找规定执行薄弱点、权力运行风险点、监督管理空白点,科学制定防范举措,确保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同时加强警示教育,强化震慑效应,动真格、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推动党员干部增强对纪律、规矩、权力的敬畏之心,自觉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蚀,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2025.05
23
广安观潮 | 在保障全党学习教育上再深化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这次学习教育对于进一步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纪检监察机关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力量,肩负正风肃纪反腐重要职责,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上走好第一方阵,同时要立足职能职责,在保障全党学习教育上再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要紧扣学习教育目标要求,坚决落实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工作安排,一体推进学查改,确保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要深化运用“五学联动”机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专题研讨、深入交流。查摆问题要实打实,对已经解决还需巩固深化的、过去没有解决好还有短板的,以及新发生的问题,都要实事求是找出来,决不能遮遮掩掩。针对问题逐项列出清单、制定措施,拿出切实管用的办法,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要把学习教育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加强调查研究,直击作风痛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让群众可感可及。纪检监察机关在抓好自身学习教育的同时,要立足职能职责,通过日常监督、派驻监督等,加强对各级党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监督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落实好编印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等具体任务,全力配合、服务保障全党学习教育。运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的自觉性坚定性。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警示是最响的“棒喝声”。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一些地方注重区分不同行业、领域、层级、岗位特点,精准施教,提高警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一些地方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感受到教训就在身边,真正触及思想、触及灵魂,增强了警示效果。要精选由风及腐典型案例,深刻剖析风腐演变的路径、风腐一体的严重危害,用以教育党员干部,引导其深刻认识由风及腐的风险和危害,牢记“气泄针芒”“堤溃蚁穴”的教训,始终绷紧作风这根弦,慎独慎微、防微杜渐,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化个案剖析、类案分析,督促推动各级党组织坚持问题导向,查摆短板弱项,提升一体推进学查改的针对性实效性。梳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干部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负面清单”,深挖根源、找准病灶,推动领导干部带头、全体党员参加,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照检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实提升学习教育实效。督促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配套制度开展“回头看”,完善规定、堵塞漏洞,健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党中央部署开展学习教育,充分彰显了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一抓到底的坚强决心。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2025.04
25
廉语清风 | 见欲而止为德
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对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至关重要。古语云:“见欲而止为德。”意思是说:当面对欲望时,能够自我克制并妥善处理,可以成就高尚的品德。这句话劝导我们:做人要守心克己、戒贪止欲,方能成德达才、行稳致远。 欲望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管理。积极合理的欲望,如求知欲、成长欲等,激发起来能推动人努力进取;而贪婪非分的欲望,如物欲、嗜欲等,不加遏制则会冲出道德的堤坝,毁德败行。关于戒贪止欲的重要性,古人多有明训。《礼记·曲礼上》讲:“欲不可纵。”《韩非子·六反》说:“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云:“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句句都在告诫世人贪欲致祸,必须加以克制,管好自己的心和身、言和行。翻阅史料,大凡官德廉洁者,都能做到自我约束,见欲而止。《东坡砚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曰:“以备损坏。”居士曰:“吾手或先砚坏。”苏东坡爱砚是出了名的,可他听到有人要为他买砚时,却表现出了克制和清醒。一句“吾手或先砚坏”可见其对物欲的淡泊通透,虽有爱好却能知足知止。无独有偶,晚清官员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可当有下属献来一本宋拓碑帖时,冯志圻却原封不动地退回了。有人劝他打开看看。冯志圻说,一旦打开我可能爱不释手,不打开便不动心。“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寥寥数语,尽显其对欲望的管控之严、节制之慎。见欲而止,正心修德,是为官智慧。《晋书·山涛传》记载:山涛任吏部尚书时,县令袁毅为求升迁,贿赂公卿,许多人都接受了他的礼物。当他把“丝百斤”送到山涛家里后,山涛却收而不用,一直悬于梁上。后来,袁毅的事被揭发,朝廷“案验众官”,凡受贿的人都被检举,纷纷落马,唯山涛“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以此赢得了“悬丝尚书”之美誉。正所谓:“嗜欲喜怒之情,贤愚皆同。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至失所。”一个人只有能克制住自己的贪欲,节而不纵,方能保持头脑清醒,远离祸患。见欲而止,贵在自律。党员干部当自觉涵养政德,在内心深处立起规矩准则,给欲望安上闸门、给行为划出边界,不义之财不取、不法之事不为、不净之地不去。唯如此,才能经得住种种诱惑和考验,在名利面前多一分淡泊、在得失之间多一分从容,葆有一颗“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平常心。
2025.04
18
1 2 3 4 5